Skip to content
创业不求富贵 缝制无障碍时装散播温情 | 联合早报

创业不求富贵 缝制无障碍时装散播温情 | 联合早报

老龄化社会催生了许多面向老人的企业,《家有一老 商家当宝》系列访问了三家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企业,探讨它们如何在日常健康照护、便利老年用品供应,以及为行动不便者设计辅助穿衣的产品等方面下功夫。这些企业不仅在商业上获得发展,也为银发族及其照护者带来了切实帮助,助他们积极应对日常挑战,提升生活质量与照护水平。

有人说,女人最美的时候就是穿着连身裙的时候,娇柔、妩媚。可是一名行动不便的老妇告诉本地时装公司Will & Well创办人林施恩,她已经很久没穿连身裙了,因为她丈夫去世后就没有人帮她把背后的拉链拉上。

这深深触动了林施恩,从此她在设计连身裙时都会特意把隐藏式拉链安排在胸前或靠近肩膀的位置,只要微微抬手轻轻一拉就能解开。

她做生意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能为社会贡献一分力。客户因为能自己穿衣并恢复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而高兴,是激励她在无障碍时装的小众市场中砥砺奋进的最大动力。

林施恩(31岁)在2017年开设Will & Well,她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创业初期,许多人对于无障碍时装的认识不深,她在寻找投资者和裁缝师时处处碰壁。

“当时很难找到投资者,因为这不是大众市场产品,收益不高。可是我真的很想帮助这些人,而不只是在图纸上涂鸦,我真的想为他们制作衣服,然后卖给他们。”

公司创办初期,林施恩通过社交媒体为公司宣传,努力经营,无奈本地的无障碍时装市场太小,她的积蓄很快用尽,公司几乎难以维持。于是,她先后在妇幼时装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工作,一点一滴累积工作业经验和继续经营公司的资金。

资金短缺让她伤透脑筋,找不到愿意缝制无障碍时装的裁缝也是一大挑战。这是因为设计和制作方式与多数成衣不同,要花更多心思裁剪和缝制,许多裁缝师都因为不熟悉这类新款式而拒绝为她缝制衣服。

盼能消除人们对产品只适合体障者误解

她认为,这都要归咎于多数人不了解体障人士的需求,也不清楚无障碍时装如何提升体障人士的自信。她除了要提高人们这方面的意识之外,也希望能消除人们对这类产品只适合体障人士的误解,扩大客源。

“他们说,这是只给体障人士穿的衣服,不适合我,但我一直跟他们说,这件衣服很容易穿上,当然也适合行动自如的人。我能很容易穿上,你也可以。我希望能挑战人们对包容性的旧有观念。很幸运的,现在情况改善许多,新加坡也一直提倡包容性议题,让更多体障人士的生活更便利。”

八年前,无障碍时装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产品。

林施恩回忆起她在拉萨尔艺术学院学习时装设计时认识的一名医生。当时,医生邀请她为卧病在床的病人设计容易穿上的衣服,于是她开始接触行动不方便的患者,了解他们在换衣服时遇到的困难。

“我曾经因为脚受伤而必须坐轮椅一段时间,所以知道行动不便的麻烦,但我从来没有长时间卧病在床,而必须请人帮我换衣服。所以当我去探望这名医生的病人时,才真正意识到这项挑战的难度。”

对多数人来说,穿衣服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以一般的T恤为例,只需让手臂穿过袖子、把头套进领口,再拉好衣服下摆即可。但这对无法高举手臂的残疾人士或中风患者来说并不简单,而要把衣服从头部套入,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穿衣服耗时费力,往往需要他人帮忙。

有的病人患有头部肿瘤,若要把衣服从头部套下,可能会压到头部伤口引起疼痛,所以她在设计上衣时,采用前后两片衣摆设计,然后在肩膀位置用尼龙魔术贴贴合。

许多人其实不知道 体障者穿衣时的困难

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体障者穿衣时的困难,当她决定把无障碍时装作为毕业作业的课题时,讲师问她,这些人需要打扮吗?他们有出门吗?这让她大感惊讶。“我必须教导我的讲师,如果你多注意的话,就能看到他们就在我们四周。我必须证明我的作业课题是实用的,我不但要教导我的讲师,也要提高大家对这个课题的意识。”

林施恩喜欢设计和制作衣服,所以选择修读时装设计,但她对时装业其他方面的兴趣不大,因此没有加入这个行业。她是在接触无障碍时装以后,开始考虑在毕业后创业销售这类小众时装,并在2017年拿出积蓄开设Will & Well。她认为,这跟她从小经常参加教会的社区活动有关。

“我父母很积极参加教会的社区活动,我也跟着他们参加所以接触到很多年长者。我后来发现,这些人当中有很多需要无障碍时装,而这正好是我的技能专长,我有能力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法。”

公司的销售渠道以网络为主,这在冠病疫情期间成了公司营业额的最大助力。国际海外订单纷沓而来,但量身定制的订单则因为宴会活动如婚宴减少而有所下滑。在这期间,国际旅行受到限制,公司原本在印度尼西亚批量生产成衣,但因为疫情关系而只好交由本地厂商制作。由于本地的制作成本较高,一些新款式时装的售价上调10%,其他早前推出的产品则维持原价。

自创业以来,公司一直处于小规模经营。尽管创业初期面对资金有限的难题,但林施恩一直不愿接受外部注资,因为她认为使用他人资金是一项重大责任。如今她准备好扩大业务,积极寻求走出国门的机会,并希望能吸引到投资者。

“我想我成长了许多,接受注资是很常见的,只要你能按照主要的经营原则妥善运用,并且保持诚信。你也必须与投资者互相信赖。这其实是一种公平交易,并不是欠对方的钱。”

不论找到投资者与否,生意规模是否扩大,能确定的是,林施恩不会轻言放弃,而是会把公司经营下去,为客户提供时尚又实用的服装。

三之三

Original article written by 李蕙心 and published on Lianhe Zaobao.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need to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

1 of 3